首頁

出自農夫年曆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立植物索引表

我們要討論一個議題,就是植物索引的模版要怎麼設計?要有哪些資訊?

{{作物資訊框
| 圖片 = 
| 名稱 = 
| 播種期 = 
| 發芽溫度 = 
| 生長適溫 = 
| 生長習性 = 
| 植株高度 = 
| 定植株距 = 
| 播種深度 = 
| 共榮作物 =
| 避忌作物 = 
| 從播種到採收 = 
}}

植物群

Fruit_Tree_-Guild_labeled1-1024x724.png

檔案:Plant-guilds.pdf

層次

原本提出可食森林園藝的 Robert Hart 的模型裡有 7 個層,但是隨著樸門永續設計的科學與探討多起來之後,John Kitsteiner 認為在 7 個層次之外,要再加上了兩個層次

在探討食物森林的層次上,原本提出可食森林園藝的 Robert Hart 的模型裡有 7 個層,但是隨著樸門永續設計的科學與探討多起來之後,John Kitsteiner 認為在 7 個層次之外,要再加上了兩個層次:水生濕地層(aquatic/wetland layer)與微生物真菌層(mycelial/fungal layer)[1],而 Geoff Lawton 則是將熱帶、亞熱帶地區獨有高聳的(emergent)棕櫚科植物再加入,這樣形成了一個通用的十個層次的模式。以下是十個層次的列表與說明:

  1. 樹冠層/大型喬木(canopy/tall tree layer)
  2. 次冠層/大型灌木/小型喬木(sub-canopy/large shrub layer)
  3. 灌木層(shrub layer)
  4. 草本層(herbaceous layer)
  5. 地被層(ground cover/creeper layer)
  6. 根莖層(underground layer)
  7. 垂直攀爬層(vertical/climber layer)
  8. 水生濕地層(aquatic/wetland layer)
  9. 真菌層(mycelial/fungal layer)
  10. 聳出層(emergent layer)


農夫年曆的目標

  1. 建立台灣各個地區在不同節氣的植物、作物種植資訊;
  2. 與各地區實際種植的朋友協力,持續增加與修訂相關資訊。

我想要查詢

  • 我住在 ___,今天的日子是 _ yy _ mm _ dd,我現在可以種植什麼東西?或是採收什麼作物?我該怎麼種?或是修整植物?

我可以貢獻

  • 我住在 ___,今天的日子是 _ yy _ mm _ dd,我在這個節氣種下了,___,她的照顧方式、採收以及相關的資訊都在這裡。

節氣與作物

目前的節氣 穀雨

穀雨(國曆 4 月 19 或 20 或 21 日)

  • 北部 — 胡瓜、西瓜、甕菜、大蔥、韭菜、白芋、落花生、甘藷、菜瓜
  • 中部 — 番椒、蔥仔、甕菜、大蔥、黃麻
  • 南部 — 大蔥、豇豆、芥菜、蔥仔、甕菜、黃麻、菜豆

立夏(國曆 5 月 5 或 6 或 7 日)

  • 白菜、蘿蔔、芋瓠、黃瓜、四季豆、茄子、番茄、絲瓜、冬瓜、南瓜、苦瓜、蔥、芫荽、豇豆、毛豆、空心菜、油菜、莧菜、甘藍、芹菜、韭菜。
  • 北部 — 紅豆、芥菜、黃秋葵、甘藷
  • 中部 — 菜瓜、大蔥、大豆、甘藷
  • 南部 — 白豆、烏豆、蘿蔔


有關使用wiki的訊息,請參閱使用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