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角菜 的原始碼
←
角菜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說明 == 角菜的葉緣呈鋸齒狀,葉形如鴨掌,故又稱為「鴨腳菜」、「角菜」。古時候也常進貢給皇帝,也稱「貢菜」。還有其他別名如「珍珠菜」、「甜菜」等。 角菜是全年生的植物,但春天最為鮮嫩好食,繁殖力強。含有維他命 A、B、C,蛋白質及磷、鈣、鐵等礦物質。食用葉片與嫩莖,帶有如芹菜的香氣,可以拌炒、煮湯,或和蛋煎食。 原產地在亞洲南部。中國大陸及東南部地區;常被作蔬食栽培。臺灣地區,則是分布在台灣北部、中部栽植較普遍,以新竹、苗栗一帶栽植較多<ref>植物面面觀 http://kplant.biodiv.tw/%E8%A7%92%E8%8F%9C/%E8%A7%92%E8%8F%9C.htm</ref>。 == 種植環境 == == 設施需求 == == 植物群設計 ==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Category:節氣與作物]] [[Category:蔬菜]]
返回「
角菜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常用連結
所有頁面
匯出頁面
匯入頁面
Take notes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